7月17日22時20分,今年第4號臺風“泰利”在廣東省湛江市南三島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成為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臺風。
臺風的形成條件
臺風(英語:Typhoon),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
在海洋面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
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臺風。
從臺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要有廣闊的高溫洋面:海水溫度要高于26.5℃,而且深度要有60米深;要有合適的流場:臺風的形成需要強烈的上升運動。合適的流場(如東風波,赤道輻合帶)易產生熱帶弱氣旋;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如果輻合氣流直達氣旋中心發生空氣堆積阻塞,則臺風不能形成;氣流鉛直切變要?。?/span>即高低空風向風速相差不大。
臺風的命名
盡管美國聯合臺風警報中心的英文命名法為氣象工作者解決了臺風命名問題,但該機構的命名方式最初未必得到遍布世界的氣象機構的認可,特別是“洋名”在亞洲地區的使用。
1946年,由美國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命名的臺風“Ingrid”吹襲香港并導致當地掛起10號風球,但“Ingrid”的名字未被當年的香港天文臺接受。直到1952年,香港天文臺才開始接受美國聯合臺風警報中心的英文命名。
在2000年前,我國內地氣象機構采取“年份+數字順序”方式對臺風編號命名。如前文所述的臺風“York”,內地氣象機構稱為“9910號臺風”,即1999年第10號臺風。
為了讓熱帶氣旋命名一事得到更多氣象機構認可,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WMO)臺風委員會決定規范臺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并決定于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7月18日,廣西欽州市文峰路一棵大樹被“泰利”臺風吹倒,砸壞一輛轎車。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何防范臺風
臺風登陸時往往會造成大風、暴雨、暴風潮等直接災害。因此,合理防范臺風至關重要。具體而言,在臺風來臨前,可隨時關注天氣預報,注意臺風走向,及時了解臺風動態,避開容易造成傷亡的地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臨時建筑),不要在以上地方避風避雨;降低高空墜物的可能,空調外掛懸空、高空設施要進行加固,并將露于陽臺、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內;固定門窗,門窗要捆緊拴牢,特別應對鋁合金門窗采取防護。收起屋內外的各種懸掛;關閉門窗,必要時加釘木板;準備逃生應急物品,檢查線路,準備手電、蠟燭,儲存飲水,以防斷電停水;多準備一二日食物蔬菜,非必要時不要外出,停止各種露天集體活動和室內大型集會。
7月17日晚,在廣東湛江海濱大道北,市民騎著電動車在積水中行進。圖片來源:新華社
臺風來臨時,盡可能選擇居家避險,同時注意檢查門窗是否牢固,及時關好窗戶,取下懸掛物,收起陽臺上的東西,加固室外易被吹動的物體。檢查電路、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準備好手電筒、收音機、食物、飲用水及常用藥品等,以備急需。如果家中有病患,還要準備好必需的藥品。
在單位留守單位抗臺,一定要提高警惕,事前要準備好沙袋、手電筒、雨衣、雨靴、篷布、鋼絲和干糧等應急物資,提前做好單位防淹防水工作。當臺風來臨時,切勿在玻璃門窗、危棚簡屋、臨時工棚附近及廣告牌、霓虹燈等高空建筑物下面逗留。此外,盡量避免在靠河、湖、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以免被風吹倒或吹落水中。
臺風過境后,并不等于危險完全解除。這時,很多人因為掉以輕心而導致危險發生。還有,災后的食品安全也不可忽視。